|
北京二拨子村四拨子村回龙观,名字由来历史 |
北京海淀“四撥子村”,這個地名最近頻頻登上熱點新聞。
據(jù)北京疫情防控官方消息,2022年5月13日以來,海淀區(qū)清河街道四撥子村相繼出現(xiàn)多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月14日0時-23日24時該村實行10天封(管)控區(qū)管理。解封后,該村又出現(xiàn)新發(fā)病例。海淀區(qū)于5月26日-29日對清河街道行政區(qū)劃范圍實行了提級管控措施。
二撥子村、四撥子村、回龍觀村,名字比較奇特,二撥子村隸屬于北京市昌平區(qū)回龍觀鎮(zhèn),位于八達嶺高速公路邊。四撥子在海淀區(qū)和昌平的交界地理位置,當年都是德勝門通往昌平的京畿要道。
據(jù)巔峰培訓論壇版主考證,“撥”是明清時期的一種軍制(標、協(xié)、營、汛)“撥”為巡邏護軍的值班處,相當于巡邏小組或哨所的意思,一般大約幾個人到十幾人。
因為八達嶺長城關(guān)隘和十三陵的重要性,昌平至京師之間設(shè)若干駐兵,二撥子、四撥子、都是駐兵點,后來成為地名。
“撥子”的由來有兩個說法:
第一種是由“換杠夫”由來的。這里面又有2種說法:
1、皇帝謁拜天壽山,從十三陵到德勝門,抬轎的共分六撥人,每到一個地方就換一撥,這就有一撥子、二撥子、三撥子、四撥子、五撥子、六撥子,后自然就聚集起人形成小村落了。
2、在明英宗(朱祁鎮(zhèn))正統(tǒng)十四年御駕親征,在山西大同土木堡全軍覆沒,英宗被俘,發(fā)生歷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變”。在兵部尚書于謙的支持,及皇太后的授意下,留守北京的郕王朱祁鈺繼位,即明代宗,年號景泰,北京有名的工藝品景泰藍即名于此。
后來明英宗(朱祁鎮(zhèn))被放回北京,發(fā)動了一場“奪門之變”,重新奪回了皇位,隨即廢了景泰帝,朱祁鈺不久去世,朱祁鎮(zhèn)使花招,假裝要將朱祁鈺葬到天壽山(十三陵區(qū))背地里安排杠夫,借口靈柩棺材太重而頻繁地更換杠夫,杠夫換了一撥又一撥,這就是北京郊區(qū)“二撥子”、“四撥子”名字的來源。最后靈柩棺材停留在半路中的一個叫玄福宮的道觀(后為避清康熙皇帝玄燁名諱,后改稱為元福宮)。靈柩棺木中不是真龍?zhí)熳樱M不了皇陵,因景泰帝的靈柩在此返回,民間便將那座暫時安放靈柩的元福宮道觀稱為“回龍觀”,這就是今天的“回龍觀”名字的出處。
明英宗毀了朱祁鈺生前所建壽陵,以親王禮葬于西郊金山(海淀區(qū)玉泉山北)的景泰陵。
第二種說法,是比較有史料可考的:
清朝入關(guān)后,改編明朝降軍組建綠營,軍制為標、協(xié)、營、汛,“撥”為巡邏護軍的值班處,“撥”相當于巡邏小組或小哨所的意思,一般大約2人到10人。
明朝永樂皇帝將國都從南京遷到北京后,便在昌平沙河鎮(zhèn)附近建起了一座行宮,作為皇帝巡獵和到天壽山(十三陵)謁拜皇陵停留之用。嘉靖皇帝在位時,給該宮御賜“鞏華城”(有文物遺址)。
(鞏華城甕城城門遺址)
為了保證皇帝出行的安全,還在鞏華城設(shè)立了專門的安全保衛(wèi)機構(gòu)——“鞏華城汛地”,并在“汛”下面設(shè)立“撥”,也就是在皇城到鞏華城沿線設(shè)立眾多的巡邏護軍的哨所,以防不測。
從“鞏華城”往南一線設(shè)立了頭撥、二撥、三撥、四撥、樹村、北望(現(xiàn)在的東北旺、西北旺。附近西南邊有個“百望山森林公園”,或許歷史上準確的名字應(yīng)該是“北望山”)、南安河、燕丹村、八家營、曹家莊、蘇家坨等十一處汛地。每個“撥”駐有十余名巡邏護軍,并設(shè)有烽火臺和火炮,其火炮除有殺傷功能外,還有報警作用。
明末李自成大軍向北京包圍,眾巡邏護軍便潰散了。之后逐漸形成了小村子,人們就把原來的汛地“四撥”叫成了“四撥子”后來在形成村落便以汛地名稱作為村名使用。
頭撥未形成村落;
昌平區(qū)域內(nèi)留下了二撥子村;
三撥子土地被國家征用人口全部遷入了回龍觀村,三撥子消失了;
新中國成立初期四撥子劃歸海淀區(qū),成為四撥子村。
【視頻】比丑陋的教材插圖更引發(fā)思考的問題:老師的價值觀!
網(wǎng)上段子誤解了梧桐山隧道和李嘉誠!
俄烏戰(zhàn)爭之際,我們了解一下琉球獨立運動…
外蒙古獨立是沙俄或蘇聯(lián)造成的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