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培訓(xùn)論壇 > 咨詢產(chǎn)業(yè)論壇 >
你必須先進(jìn)行登錄 才能發(fā)貼,注冊新會員請點(diǎn)這里.

主題數(shù):77129 | 帖子總數(shù):80022 | 會員總數(shù):2538

欄目:考證 | 留學(xué) | 案例 | 雜談 | 職場 | 培訓(xùn) | 師資 | 講座 | 課程
 

www.idcii.cn-欧美人禽杂交狂配视频,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飘雪在线影院观看免费完整版高清,一级做a爰片久久成人毛片免费毛片

       
      您是本貼的第 10935 次閱讀者
       
       

       

      周为民教授他否定计划经济的理由能否成立?

      發(fā)帖:牛人 | 2020/12/7 10:44:33 | 第 1

      周为民教授他否定计划经济的理由能否成立?
           朋友圈流行一篇名為《計(jì)劃經(jīng)濟(jì)不可行性早已證明,大數(shù)據(jù)也彌補(bǔ)不了》的文章,據(jù)介紹是中央黨校周為民教授在某經(jīng)濟(jì)論壇上的演講。此文內(nèi)容,大多老調(diào)重彈。但分析一下,也有助于澄清一些長期流傳的錯誤觀念。
          
           有些“教授”“公知”們拿似懂非懂的西方經(jīng)濟(jì)社會管理理論,來中國搞國際接軌,已經(jīng)“接”的老百姓痛不欲生,社會管理錯亂!什么“教育產(chǎn)業(yè)化”、“醫(yī)療產(chǎn)業(yè)化”、“房地產(chǎn)市場化”,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蔥擊波、糖高宗、藥你命……就像一副推倒的多米諾骨牌,輪番折騰。而農(nóng)民朋友勞作的同時心理卻并不踏實(shí),對市場憂心忡忡,卻很難從中獲利。不單是農(nóng)業(yè),學(xué)校老師與家長、醫(yī)院醫(yī)生與患者、企業(yè)員工與老板,再看看歐美工會與資本的關(guān)系,以及各種抗議與罷工……
           其實(shí)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走“計(jì)劃經(jīng)濟(jì)與市場經(jīng)濟(jì)相結(jié)合”的道路才是正確的!
          
          
      ???????′????????

          
           本文較長,核心觀點(diǎn)歸納:
          
           1、周教授們不懂什么叫“不可行”,也不理解什么才能叫“已證明”。
          
           2、蘇聯(lián)計(jì)劃經(jīng)濟(jì)的實(shí)施是一種制度摸索,遠(yuǎn)談不上完善,但創(chuàng)造出了超過世界上一大半市場經(jīng)濟(jì)國家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物質(zhì)財(cái)富。
          
           3、蘇聯(lián)的崩塌不是計(jì)劃經(jīng)濟(jì)不可行,而是政治體系的失敗。官員隊(duì)伍的庸濫,在東西方意識形態(tài)斗爭中落敗,甚至于把戈?duì)柊蛦谭虻纫淮笈瓷鐣髁x政體的領(lǐng)導(dǎo)推上了高位。(類似如今的顏色革命)
          
           4、以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生產(chǎn)力發(fā)展,已經(jīng)對社會提出了生產(chǎn)關(guān)系變革內(nèi)在要求了。
          
           5、周教授說計(jì)劃經(jīng)濟(jì)的根本缺陷是所謂對個人和企業(yè)的“獨(dú)立性、自主性的否定”。這是許多人常見的思想誤區(qū),他們不明白計(jì)劃經(jīng)濟(jì),計(jì)劃的究竟是什么。市場經(jīng)濟(jì)中大部分個人和企業(yè)根也本沒有他們臆想出來的所謂獨(dú)立性、自主性的。
          
           6、周教授說:大數(shù)據(jù)技術(shù)不能幫助國家計(jì)劃獲得充分無限的信息。周教授這個觀點(diǎn)這本身就建立在錯誤的前提之上:計(jì)劃經(jīng)濟(jì)從來不是以獲得充分、無限的信息為前提條件。
          
           7、許多人把市場條件下生產(chǎn)造成的不可預(yù)測性,當(dāng)成了需求的不可預(yù)測。比如現(xiàn)在大蒜漲價了,那明年是增加大蒜的生產(chǎn),還是減少?在這里,是一種博弈。不可預(yù)測的是人們對大蒜的真實(shí)需求么?或者是消費(fèi)者的有效需求么?根本不是。在市場經(jīng)濟(jì)下“蒜你狠、姜你軍”每隔幾年就反復(fù)上演,某些投機(jī)商賺了,而很多農(nóng)戶苦不堪言。如果從總體全局的統(tǒng)計(jì)數(shù)據(jù)上分析,對大蒜有效需求,全局應(yīng)該生產(chǎn)多少,是很容易得到的結(jié)論。
          
           8、市場經(jīng)濟(jì)形成的輿論氛圍和評價體系:錢多就受人尊崇,錢少就受人輕鄙,賺錢成為成功的標(biāo)志。錢,是把勞動和榮辱掛鉤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中介物。計(jì)劃經(jīng)濟(jì),是盡量讓勞動直接和榮辱快樂機(jī)制掛鉤,斯大林時代的計(jì)劃經(jīng)濟(jì)實(shí)踐本身就初步探索了這種激勵機(jī)制,盡管相當(dāng)粗陋甚至有種種缺陷,但足以爆發(fā)出遠(yuǎn)超市場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動力。赫魯曉夫恰恰是閹割了計(jì)劃經(jīng)濟(jì)這個動力機(jī)制,導(dǎo)致效率日益低下,而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時代,這種消費(fèi)者自己參與的監(jiān)督評價體系的技術(shù)手段,不僅可以激勵具體產(chǎn)品生產(chǎn)者,也可以用來激勵所有公民。
          
           9、創(chuàng)新不是來自于市場。真正的創(chuàng)新來自于人性需求,來自于一定科技知識之上的想象構(gòu)思。
          
           ……
           原文《周為民先生否定計(jì)劃經(jīng)濟(jì)的理由能否成立?
          
          
           更多鏈接:
           馬云:未來計(jì)劃經(jīng)濟(jì)將會越來越大、超越市場經(jīng)濟(jì)!
           北大晏智杰教授批馬云:很可笑!要警惕計(jì)劃經(jīng)濟(jì)思維回潮
           謝伏瞻: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jì)的五大特征
           振興東北:建立東北特區(qū),實(shí)行新時代計(jì)劃經(jīng)濟(jì)!
      編輯該貼   回復(fù)該貼  


       
      2 | 發(fā)帖:牛人 | 時間:2020/12/9 13:42:01
      苏联公知是怎么摧毁这个国家的?
           可以说,戈尔巴乔夫就是苏联版公知。不过中国公知都是眼高手低之辈,很少有人能把理想变成现实,戈尔巴乔夫却风云际会,走上苏共总书记的宝座。
           而且戈尔巴乔夫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和他年龄差不多又出国见识过的人,基本都是类似的想法,可以说崇拜欧美是整整一代苏联人的共识。最关键的是,不论中国或者苏联的媚外公知,都认为自己掌握了世间的真理。

          
          
           温伯陵:公知是怎么摧毁一个国家的?
          
           1982—1985年间,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接连去世,四年丧三皇,克里姆林宫的葬礼就没停过。平均年龄70岁的苏共政治局人心惶惶,感觉再也折腾不起了,准备选一个年轻人做总书记。
          
           要不然外人该说苏联无人了。
          
           当时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是戈尔巴乔夫,年仅54岁,他又是安德罗波夫生前极力提拔的干部,甚至有说法,安德罗波夫死前指定戈尔巴乔夫继位,结果被契尔年科截胡了。现在契尔年科也死了,就你上吧。
          
           戈尔巴乔夫走上苏共总书记的宝座,想起埋藏在心底多年的愿望,感觉是时候了,改变这个国家吧。到底是什么愿望让他如此心心念念,非要卧薪尝胆几十年,才有实现的可能?这事要回到几十年前。
          
           1953年斯大林去世,还在莫斯科读大学的戈尔巴乔夫,人生中第一次冒出大不敬的想法:“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该怎么办?难道国家的命运必须系于一人之身?这样的国家真的好吗?”
          
           怀疑的想法一旦冒出来,便再也压不下去了,直到1961年,做为党代表参加苏共22大的戈尔巴乔夫,终于找到了答案。
          
           赫鲁晓夫在报告里,再次批判了斯大林的罪行,同时告诉坐在台下的戈尔巴乔夫等代表,苏联没有快速奔向共产主义,都是斯大林作恶多端。不到30岁的戈尔巴乔夫听到报告,不禁感觉茅塞顿开,说的太特么对了。从此以后,他的心里就留下一个理念:苏联想成为正常国家,必须离开斯大林,以及斯大林留下的体制。
          
           按他自己的说法,从此,政治个性便固定下来了。
          
           此后多年,戈尔巴乔夫在苏共内部缓慢爬升,陆续做到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等高官显爵,并且利用工作关系出访了比利时、西德、加拿大和英国。随着职务和眼界的提升,戈尔巴乔夫内心的小树苗,也在茁壮成长。
          
           他发现欧美国家经济繁荣,生活水平比苏联人民高很多,和国内宣传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完全不一样,这样的国家需要苏联去解放吗?恐怕是苏联需要欧美来解放吧。于是,戈尔巴乔夫彻底跪下了。他无视苏联的成就和辉煌,只看到苏联的阴暗面。他只看到欧美国家的经济繁荣,却看不到欧美的阴暗面和深层次问题。
           (并且错误的认为,苏联的问题主要是体制问题。差不多同一时期,很多出国的中国人也是类似的心态,彻底给欧美国家跪下,转型成了公知,美其名曰启蒙,实则祸害中国几十年)。
          
           可以说,戈尔巴乔夫就是苏联版公知。
           不过中国公知都是眼高手低之辈,很少有人能把理想变成现实,戈尔巴乔夫却风云际会,走上苏共总书记的宝座。
           而且戈尔巴乔夫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和他年龄差不多又出国见识过的人,基本都是类似的想法,可以说崇拜欧美是整整一代苏联人的共识。
          
           最关键的是,不论中国或者苏联的媚外公知,都认为自己掌握了世间的真理。
           无知无畏,说的就是这些人。
          
           但是有一说一,斯大林的战时体制运行多年,已经耗尽发展潜力,导致苏联经济停滞没有新的增长点,政治权贵横行、阶层固化,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让苏联继续向前走。但是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事物,没有成功或失败先例可供借鉴。改革,谈何容易。
          
           后来戈尔巴乔夫回忆,那个体制濒临死亡,老血没有生命力,我别无选择,因为整个国家正期待改革的到来。国家需要改革,戈尔巴乔夫等人想改革,双方一拍即合,苏联最大规模的改革启动了……
          
           1985年4月,刚刚上位一个月的的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主要目的是利用重工业发展经济,并且要在15年后,让国民收入和工业生产总值翻一番。要达到这个目的,苏联必须保证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7%。
          
           可是——拜托,苏联已经是重工业饱和的大国,急需轻工业和农业改善民生,您现在继续发展重工业想干嘛,钢铁机器飞机大炮~~这些又不能当面包吃。你又不敢去发动殖民战争。很显然,药不对症!
          
           而且这个数据不到5%看起来不高,可就在几年前,苏联已经沦为零增长的国家了,想在短时间内发展经济,必须有正确的可行计划,或者用新的技术改进生产力。然而苏联既没有新技术,也没有正确的可行计划。
          
           类似于公司要求你增长年度业绩,却不告诉你该怎么做、也没有明确的支持工具,全靠你自己摸索,反正完不成KPI就没有年终奖,这是不是有一种操蛋的心情。这样的改革举措,必然是没有结果的。
          
           戈尔巴乔夫折腾了三年,苏联经济非但没有大规模增长,反而有继续下降的架势,他终于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这一定是体制的问题,只有改变苏联的体制,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
          
           改革是个技术活,操盘人要有极大的耐心,抓住牛鼻子,牵动全盘,在细微处下刀子,然后以此为突破口继续扩大战果,最终量变达到质变完成改革。
          
           回顾历代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变法”和改革,都是这种套路,一套流程走下来起码20年功夫(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那种急吼吼要改天换地的动派,要么只是做思想动员,要么基本没什么好下场。
          
           戈尔巴乔夫不懂这个道理,一拍脑门就想奔小康,三年没效果就怀疑人生,简直把治国当成过家家。(所以,后来我们领导人提出两个一百年)
          
           不过彻底改变苏联是他们这代人的夙愿,全盘西化是迟早的事情,现在无非是时间表提前而已。可是他们不知道,全盘西化将给苏联带来什么。
          
          
          
           1988年6月,戈尔巴乔夫启动政治改革,准备借政治改革推动经济改革,内容就是他早已说过的民主化、多元化、公开性和全人类价值观优先。
          
           尤其是全人类价值观优先,很容易让人想到2020年的“火星视角。”
           (PS火星视角:一家中国企业,恨自己中国标签,希望自己是“去中国化”的全球化企业;希望用希站在火星的视野看地球企业。一家中国企业,幻想超脱中美两大强国博弈而中立,掩耳盗铃般欺中,低入尘埃般媚美,希望中立,如果这么一路走下去,结果是不“中”也不“立”。自以为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现实却是:格局大,ego小!)
          
           不过戈尔巴乔夫把这套逻辑称为“新思维”,意思就是苏联彻底改头换面了,以后要向欧美国家学习。(阿Q想与乡绅赵太爷套近乎,赵老爷一巴掌打过来:你也配姓赵?)
          
          
      ???????′????????

          
          
           既然要向欧美国家靠拢,那就得证明苏联有问题,方法便是所谓的“民主、公开”。
          
           戈尔巴乔夫觉得,以后不能再搞暗箱操作了,不管有什么事情,都要向苏联人民说清楚,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很傻,很天真)尤其是苏联70年的历史,宣传部门说的天花乱坠也没用,必须向苏联人民公开,是非好坏让大家来评价。
          
           也就是说,历史无禁区,公开无原则,批判无罪过,我领导的苏联人民可以放飞自我了。
          
           我们都知道人性本恶。
          
           人很难对抗刻在基因里的人性,比如猎奇、懒惰、不劳而获等等,所以自古以来的治国高手,无不是用法律压制人性的恶念,用道德引导人性的善意,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秩序。如果没有法律和道德,社会必然乱套!
          
           但是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许诺下,基本成为没有法律道德的蛮荒世界,什么妖魔鬼怪都出来了。
          
           不过真正负责宣传舆论的是雅可夫列夫。
          
           戈尔巴乔夫曾经去过加拿大访问,认识了苏联驻加拿大的大使雅可夫列夫,两人都对苏联不满意,都向往欧美国家的模式,所以他们的关系迅速升温。
          
           雅可夫列夫回国后,担任苏联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所长,做了四年冷板凳,随着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雅可夫列夫直接做到苏共宣传部长,第二年当选为中央书记,1987年已经成为政治局委员,可谓火箭提拔。
          
           戈尔巴乔夫提拔此人,就是让他主管宣传舆论工作,把苏联的黑料都翻出来,然后把欧美的价值观引入苏联。
          
           雅可夫列夫果然不负所托。
          
           刚出任宣传部长,雅可夫列夫就对苏联媒体大幅调整,坚持苏联价值观的人被调离岗位,那些志同道合的自由派人士,则纷纷出任各种报刊的主编。
          
           自此之后,苏共的舆论战线就失控了,大量抹黑翻案的文章发表出来。
          
           《星火画报》去掉刊头的列宁勋章,从党媒转型成反党媒体,每天的任务就是歪曲历史事实,攻击马克思列宁主义。比如说十月革命是一小撮恐怖分子的暴动、卫国战争是千里送人头、苏联工业化是劳民伤财……等等。
          
           《文学报》则以政论文为主,文人从各种角度证明苏联多么黑暗、欧美国家多么光明。很多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禁书,也被《文学报》发表出来,形成回归文学的小高潮。(与中国的伤痕文学异曲同工一脉相承)。
          
           苏共老党员们说:不能这样搞啊,雅可夫列夫你做为宣传部长,要管住苏共的媒体啊。雅可夫列夫却说:都是自由争论,有什么不能说的嘛。
          
           而当苏共党员也自由争论,写文章批评自由化的时候,雅可夫列夫又说了:我们要学会宽容,党员要允许别人表达不同观点嘛。
          
           总而言之,恨苏自由派才是对的,其他人都是被洗脑的小粉红……
          
           经过戈尔巴乔夫和雅可夫列夫的一顿操作,短短两年时间,苏联意识形态转向了、人民的信仰坍塌了,人们也迷茫了,不知道以后该何去何从。
          
           到1991年的时候,原本有1900万党员的苏共,党员人数减少420万,剩下的党员也失去凝聚人心的东西,基本没什么战斗力。
          
           而这些退出苏共的党员里,一部分是对党员身份感到羞耻,一部分是害怕受到打击报复,另一部分是纯粹感到失望。
          
           执政多年的苏共权力体系被瓦解,苏联各地的“新”势力,便以“自由民主”的口号组织起来,逐渐侵占了苏共的地方权力。
          
           戈尔巴乔夫你不是讲民主么,不是要求公开么,苏联人民成立各种地方组织,不正是响应民主和公开的号召嘛。戈尔巴乔夫和雅可夫列夫说,没事,去争取你们自己的权力吧。
          
           ……苏共完了!
          
           其实这也怪不得别人,我在孙小果案和侠客消亡史里说过,权力和舆论一样,你不去占领,别人自然去占领,毕竟没人会嫌弃自己的利益太多啊。随着苏联的地方势力越来越庞大,各种反苏联的游行也越来越多,1988年全国出现2600次,1989年就出现5300次(想想前几年的香港、新疆、西藏)自苏共瓦解之后,苏联做为一个国家,也走到失控的边缘。
          
           此时戈尔巴乔夫应该做的,肯定是收紧权力制止混乱啊对不对,但是他说:混乱不要紧,这是苏联成为正常国家的必经之路。这智商也太感人了!(当年还没有颜色革命这个词)
          
           到1990年苏共28大的时候,戈尔巴乔夫把改革成果写成报告,并且经中央全会通过,主要是这么几项内容:
           实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
           实行议会制、多党制和总统制,结束苏共的领导地位。
           取消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在资产阶级的基础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的操作一个比一个狠,直接把苏共送进棺材铺了,而没有苏共的强力制约,又把苏联逼进民族分裂的大坑。
          
          
      ???????′????????
      戈尔巴乔夫和里根
          
          
           苏联的立国根基是苏共和社会主义制度。苏联能和欧美国家硬杠几十年,可以说全靠这两项立国根基硬撑。
          
           现在戈尔巴乔夫主动废掉苏共的领导地位,让苏共成为参加竞选的普通政党,社会主义制度也放弃了,资本主义制度又没有建立起来,这还有什么战斗力?
          
           而且在抹黑翻案的时候,戈尔巴乔夫放弃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宣传机器甚至把军队说成保守势力的老巢、家里的军国主义者、军队是怪兽吸干了国家的血汗……等等。这番操作下来,导致苏联军队无地自容。
          
           苏联军队自十月革命起,一直在给国家流血牺牲,只要国家需要的地方,都有苏联军队的身影。
          
           他们在卫国战争中牺牲了2000万,战后苏联需要在盟国驻兵,也是军人为国家千里奔波,哪怕是切尔诺贝利爆炸,冲在第一线的依然是军人。
          
           奋斗多年,居然被官媒骂成死狗,那还努力奋斗干什么?苏联要死要活,关我屁事。
          
           所以在1990年前后,苏联的党政军和制度基本都垮塌了,虽然名义上还存在,但和行尸走肉也差不多。也就是说,苏联已经没有主心骨了。
          
           于是苏联的一些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就开心了,他们被苏联盟主压制这么多年,像个小媳妇似的一点话语权都没有,现在好不容易有翻身的机会,还不赶紧捞一把?错过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啦,至于以后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吧。
          
           最关键的问题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间,很多就互相不顺眼(看看南斯拉夫科索沃、乌克兰与俄罗斯、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武装冲突……多得很)
          
           在1990年的时候,俄罗斯人口占苏联的51%,国民生产总值占58%,乌克兰人口占苏联的18%,国民生产总值占16.5%。他们俩是苏联经济的大头。而其他13个国家加起来,不论人口还是国民生产总值,都占不到苏联总量的30%。
          
           也就是说,苏联能活到70岁,全靠俄罗斯和乌克兰维系,甚至还要输血补贴另外13个加盟共和国,导致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经济发展缓慢。原本这都不是大问题,通过一些产业经济政策可以协同发展(比如欧盟)大家说好一起奔向共产主义嘛。国家发展,也不能只算经济账,五根手指与拳头的关系。(中国与俄罗斯石油贸易吃大亏?真相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可是几十年过去了,共产主义的毛都没抓到,眼看是没戏了。再加上苏联经济停滞多年,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日子也不好过,但是为了联盟大家庭的和谐安定,他们还得继续输血补贴穷兄弟,此刻终于忍不住了:“既然在一起过不下去,那就分家吧,凭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资源,怎么也比现在过得好。”
          
           再说了,谁家都有没出息的孩子,凭什么做大哥的要照顾穷兄弟?不能学一门手艺自力更生嘛?
          
           而且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以及乌克兰西部地区,本来就是二战时被苏联武力吞并的,对苏联的认同感也不强。以前苏联太强大,他们只好屈身为奴,现在苏联只剩下一口气,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于是各种原因加在一起,苏联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
          
           所以说,戈尔巴乔夫的骚操作,不仅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效果,还把苏联内部潜在的矛盾给激化了。
           当然了,到底能不能分家成功,还要看俄罗斯。俄罗斯的领导人是叶利钦。
          
           叶利钦做过苏联的州党委第一书记,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提拔叶利钦做了建设部部长,随后又让叶利钦出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叶利钦曾经说过:“我是苏联人,对俄罗斯没有任何认同感。”
          
           所以即便戈尔巴乔夫提拔了叶利钦,他还是想给苏联做点事情,而不是跟着戈尔巴乔夫瞎胡闹。
          
           正是在戈尔巴乔夫推进改革的1987年,叶利钦看不下去,在政治局会议上批评了领导,估计说的有点难听,以至于戈尔巴乔夫大怒,不久后解除叶利钦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和部长职务。
          
           叶利钦在苏共混不下去,反而得到俄罗斯民主派的青睐。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叶利钦和苏共不是同路人,那就有可能是民主派的同路人嘛。叶利钦也抓住机会,喊出民族和民主的口号,迎合俄罗斯汹涌的民意,得到无数人的拥护。
          
           1989年,戈尔巴乔夫推行全国人民代表选举,叶利钦在俄罗斯民主派的支持下,以89.4%的得票率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强势杀回政坛,并且在第二年当选为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
          
           叶利钦特别想对着戈尔巴乔夫喊一声:老子又回来了!
          
           此时的苏共已经丧失组织战斗力,戈尔巴乔夫基本被架空了,而俄罗斯做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国,叶利钦的影响力直线上升,大有取代戈尔巴乔夫的势头。所以其他加盟国有什么事,都得看叶利钦的脸色。
          
           时间进入1991年,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宣布独立,这下戈尔巴乔夫急了。
           如果加盟共和国都独立了,苏联不就没有了么?他这个苏联总统也可以退休了?这怎么可以,虽然戈尔巴乔夫是圣母婊,但不想做亡国之君啊。6月份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也宣布俄罗斯主权独立。
          
           为了保住权力地位,戈尔巴乔夫和八个共和国商量,希望签定新的联盟条约,让苏联成为独立共和国组成的联邦,而且一定要设立总统。大家都同意了,反正能保住胜利果实,怕什么。
          
           他们约定在1991年8月20日签约,可这个变相改变苏联的条约,惹怒了苏共内部仅剩的保守势力。
          
          
      ???????′????????

          
           戈尔巴乔夫上台折腾五年,让苏共高层的保守势力非常不爽。他们认为,抛弃了斯大林体制和党组织,苏联已经不是曾经的苏联了,现在还要承认加盟共和国独立,这是要干什么?戈尔巴乔夫非把苏联拆了不可?
          
           经过小半年的串联,他们决定发动一次政变,改变苏联的混乱局面,把国家拉回安静祥和的旧时代。其实吧,他们就是斯大林体制里最后一支旧势力,想复辟回到旧制度。这种事在1964年做过一次,领导者是勃列日涅夫,现在他们还想再做一次。
          
           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到克里米亚度假,准备在8月20日返回莫斯科,签定新联盟条约,承认加盟共和国是独立的。可就在8月19日,克格勃突然切断别墅的对外通讯,把戈尔巴乔夫软禁在别墅。
          
           之所以有克格勃参与,是因为苏联副总统、总理、克格勃主席、国防部长、内政部长都参与政变了,他们给戈尔巴乔夫两条路:
          
           要么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恢复秩序,要么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认命副总统亚纳耶夫为苏联代理总统。在软禁戈尔巴乔夫的同时,保守派从工厂定了25万对手铐,并且清空监狱,准备抓人。总之就是逼戈尔巴乔夫改变现状,让苏联回到勃列日涅夫时代。
          
           可是时代变了。
          
           8月19日,保守派命令军队进入莫斯科,同时接管了国营电视台和电台,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说,已经控制住莫斯科和舆论渠道了。
          
           然而追求独立的莫斯科市民根本不怕,纷纷给军队设置路障,还拉着士兵的手说,千万不要对人民开枪啊,要不然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士兵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也被几年来的舆论宣传搞蒙了,甚至被自由派抹黑污蔑,根本不怎么愿意给苏共效力。
          
           于是便军民鱼水一家亲了。
          
           至于舆论管控渠道更没用,莫斯科人民早就不听官媒了,而是从“美国之音”获取新闻,因为美国特工已经进来煽动了。(所谓《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军队和媒体都不能掌控,政变能有几成胜算。
          
           那其他各方是什么态度?
          
           俄罗斯和乌克兰肯定反对政变,因为保守派的政变一旦成功,叶利钦等人做为苏联的罪人,必然要被抓进监狱,在铁窗里过完此生。不仅好不容易得到的个人权力没有了,两个国家的独立地位也要失去,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都不是好事,只有击败保守派的政变,叶利钦等人才有生路。
          
           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叶利钦站上坦克演讲。
          
          
      ???????′????????

          
          
      ???????′????????

          
          
      ???????′????????

          
           戈尔巴乔夫也反对政变,因为政变否定了他执政六年的路线。如果向保守派认输,苏联的屎盆子都要扣到他头上。而且参加政变的高官,都是戈尔巴乔夫提拔起来的亲信,如今居然反对自己,戈尔巴乔夫感觉遭到背叛,对他们恨得要死。戈尔巴乔夫当然不同意政变。
          
           至于实力超强的美国,因为刚和苏联签定削减核武器的条约,唯一希望是戈尔巴乔夫继续执政,按条约规定削减核武器,千万别来个愣头青,再次掀起美苏对抗。
          
          
      ???????′????????

          
           而且,戈尔巴乔夫执政下软弱的苏联,才是美国希望的苏联。真让苏联回到十年前,美国哭都来不及。于是美国也不支持政变,说保守派上台就不给援助了。(援助?嗯!)
          
           没人支持的政变只坚持3天便失败了。
          
           既然苏共保守派的政变失败,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反对政变的人,尤其是叶利钦,他在政变期间的表现,得到俄罗斯更多势力的支持,成为苏联最有权势的人。
          
           他在政变期间签署了一系列法令,包括接管俄罗斯境内的所有企业、成立海关总署、建立俄罗斯的黄金储备、控制俄罗斯境内的所有媒体……等等,都要求戈尔巴乔夫承认。
          
           戈尔巴乔夫已经是个空架子,为了保住最后的体面,只好承认叶利钦签署的法令有效。
          
          
      ???????′????????

          
           至此,俄罗斯逐渐接管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
          
           而戈尔巴乔夫经过政变的洗礼,也深深的上了一课,他觉得留在苏共已经成为职业生涯的绊脚石,为了把改革进行到底,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的职务,并且解散苏共中央,让地方党组织自谋前程。
          
           戈尔巴乔夫都自宫了,叶利钦当然不客气,立即宣布苏共在俄罗斯的资产国有化,2个月后停止苏共和俄共在俄罗斯的活动。
          
           苏共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原本戈尔巴乔夫是想以苏联总统的身份,继续未完成的使命,可问题在于,总统只是个头衔,需要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配合,才能调动各方资源,发挥出一国总统的权力。如果没有这套体系配合,单凭总统的职位有什么用,一兵一卒也调不动啊。可如果有了组织体系,叫皇帝、总统或者委员长都无所谓的。什么名头都是虚的,只有动员力才是真的。
          
           这么简单的道理,戈尔巴乔夫竟然不明白,简直是脑子有病,真不知道安德罗波夫怎么看上他的。
          
           正是从废掉苏共那天起,苏联总统也没什么威信了,乌克兰当天便通过独立宣言,正式走出独立的第一步。3天后摩尔多瓦宣布独立,紧接着是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波罗的海三国、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等等。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位,克里姆林宫降下斧头镰刀旗,俄罗斯的三色旗升起。
          
           苏联缓缓走入历史深处。
          
          
      ???????′????????

          
          
           万事自有始终。
          
           (社会主义)苏联崛起于风起云涌的20世纪初期,那是资本和战争吞噬人命的悲惨世界,所有人都希望有一个理想的国家,可以带着自己走出苦海。以“公平正义”为宗旨的国际共运,便在这样的时代走向高潮。
          
           每个国家的理想主义者,基本都站在国际共运的旗帜下,追求世界大同的理想,以及解放本国人民的宏愿。而这种理想,代表人类内心最高尚的情怀。
          
           但是“二战”之后世界进入和平年代,国际共运在欧亚大陆的很多国家成功了,世界形成了两大阵营。欧美国家为了应对冷战,被迫缩减贫富差距、改革劳动法、增加底层人民福利、以及保证人权。以至于在“公平正义”方面,红蓝阵营的区别急剧缩小。随着冷战的对抗及红色阵营力量的日趋落败,人们忘记了(共产)社会主义是怎么来到世界上的,也不理解上一代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是基于什么理念。他们觉得,美好世界本来就是(欧美)这个样子的。
          
           所以国际共运的热情逐渐消退了。
           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说,革命完成之后,革命者赖以存在的土壤便消失了。
          
           20世纪后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爆发的技术革命,让欧美国家的经济蓬勃发展,进步一日千里,而初具规模的全球化,给了蓝色阵营庞大的市场,让欧美国家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但是雄踞地球北部的苏联,不仅没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还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和初级工业国,没有赶上科技革命,甚至政治动乱,此消彼长之下,苏联落败是迟早的事。
          
           这也是苏联版公知诞生的土壤,那些出国见过世界的苏联人,面对如此悬殊的差距,崇洋媚外是很正常的。他们真的认为,欧美的政经模式是治国灵丹妙药。现在看戈尔巴乔夫是脑残,出了一堆昏招摧毁苏联。可我觉得啊,那套民主自由的东西,他是真的相信。这就是时代刻在人身上的烙印,没办法。
          
           其实苏联的困难,也是同时期中国的困难。
          
           自从毛教员去世之后,伤痕文学和恨国党都冒出来了,那些出国见过世界的人,很多都跪在欧美国家脚下,成为最老一辈的公知。
          
           至于历史虚无主义、解构英雄之类的事,直到最近几年中央出手整顿,才逐渐销声匿迹,也给现代年轻人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
          
          
           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并且走过国际共运彻底崩塌的艰难岁月,一路跌跌撞撞的走到今天。这么多年来,苏联走过的弯路,我们没有再去尝试,苏联没有完成的成就,我们基本都完成了。
          
           虽然和理想有点不同,但起码国在人在,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在20世纪末期的世界潮流中,恐怕这是能做到的最好结局了。就让苏联留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吧,我们将带着使命和荣耀,继续乘风破浪。
          
           用一段音乐评论做结尾吧。
          
           “嗨,同志,您知道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在哪里吗?我在地图上找不到了。”
          
           “不会再有了,同志。那些白匪和资本家重新骑到了我们头上,工人被赶回血汗工厂,农民重新被戴上了镣铐。去东方吧,穿过那第聂伯河,翻过那乌拉尔山脉,在那遥远的西伯利亚尽头,尚有一丝火焰。”
          
          
      ???????′????????

          
           参考资料:
           《大国的崩溃》沙希利浦洛基
           《试析经济差距与苏联解体的关系》丁志刚
           《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潘广辉吴婧
           《论民族因素在苏联剧变中的作用》常庆
           《雅科夫列夫其人和他对苏联解体所起的作用》张捷
           《意识形态与苏联解体》马岩
           《苏联解体原因再探》张盛发
           《社会主义必须回应时代的要求—从全球化视角看苏联解体》周尚文
           《戈尔巴乔夫现象的历史诠释—再析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朱秀芳
          
           视频链接:计划经济不养懒汉,美国资本主义才养懒汉!
          
           视频链接:“磨洋工”是个技术活!
          
          
      ???????′????????
       
      編輯該貼   回復(fù)該貼   刪除該貼  


       
      3 | 發(fā)帖:牛人 | 時間:2021/1/28 16:44:45
      从“小国经济”变成“大国经济”
           自全球危机以来,我国政策越来越多地倡导要靠国内需求来支持经济增长,也就是所谓的“双循环”新经济格局。“双循环”即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但同时内外循环相结合。
          
           经济发展有“三驾马车”,即出口、投资、消费。
           过去40年,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就是出口和投资拉动。
          
           在改革开放以后,实际上是储蓄率提升,投资率提升,但消费相对比较疲软。如果生产很多,消费不足(包括出口给外国消费者),会造成一个直接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如果产能持续过剩,投资回报就会有问题,经济增长很难持续。
          
           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变得越来越高,这意味着美国是在使劲地消费,并没有生产太多的产品。如果把中国和美国结合在一起看,实际上世界经济是获得了平衡的。
          
           但是,现在靠外部需求的增长模式已经越来越难持续,原因大概有几个方面:
          
           第一,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在不断下降,对中国等国家产品的需求也在下降,欧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了,我国也很难再像过去那样依靠外部市场的需求来持续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
          
           第二,国际市场上出现新的政策挑战,尤其是在过去两三年(特朗普执政),中美贸易摩擦导致我国出口产品所面对的关税税率在不断提高,未来一段时间,出口增长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第三,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可以称为“小国经济”,但今天已经变成“大国经济”。所谓的小国和大国经济在经济学分析当中主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本国所采取的一些经济决策~或产业政策~及投资活动,会不会对国际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小国经济”中,不管出口多少、进口多少对世界市场都没有明显影响;但“大国经济”反之。
          
           所以,如果持续地像过去那样靠外部需求支持中国经济增长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需要更多地靠国内需求来支持经济增长,实际上是希望消费成为中国的主要的推动力量。
           ……
          
           如果按照“周为民教授们”的逻辑:过去XX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搞计划经济是错的。
          
           那么,“双循环”新经济也是错的,
           因为过去XX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出口拉动经济有有效的、是对的。而消费一直是弱。
           这显然是“刻舟求剑”了。消费为什么不能强?
          
           许多人秉承的是一种低层次条件反射的思维模式:
          
           因为当年苏联解体,所以就是计划经济不行(苏联的计划经济远谈不上完善,但也足以推动持续的经济增长,创造出超过世界上一大半市场经济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物质财富水平。苏联的问题不是计划经济不可行,而是政治体系的失败,导致了官员队伍的庸滥);
          
           因为朝鲜穷困,所以就是计划经济不行(先不说朝鲜制度本身缺陷,让韩国经受和朝鲜一样的包围封锁,实行市场经济只会更穷);
          
           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经济落后,所以就是计划经济没有出路(而事实上,搞计划经济在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十几年中国产业和经济得到了较好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按这种机械思维模式,就是刻舟求剑。任何新事物、新技术都不要取代旧事物、旧技术。
          
           周先生这文章是和大数据扯在了一起。其默认的前提是,没有大数据的时候,计划经济已经证明是不可行的了。他要论证的则是:有了所谓大数据,计划经济也不可行。实则,他的这个默认前提本身不成立。所谓大数据,无非是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相对于以前,有了飞跃性进步。这对于实行计划经济当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这绝不意味在此之前,就无法实行计划经济,或者计划经济就无法表现出优越性。
          
           完整阅读:周为民先生否定计划经济的理由能否成立?
          
       
      編輯該貼   回復(fù)該貼   刪除該貼  


       
      4 | 發(fā)帖:牛人 | 時間:2021/1/28 18:27:01
      下一个世界级的经济故事
           对中国的发展成就,改革开放政策的作用不容否认;但确实有可能被夸大了。前三十年的发展较慢,固然有政策失误的原因,但那时中国处在艰苦积累初期,而人口抚养比又是最高的时期。
          
          
          
           第1个故事: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制定的。 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
          
           第2个故事:第三个五年计划。
           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全国工业布局,经济建设掀起了一场“大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经历了大起大落。这一时期国防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发射了第一颗科学试验卫星。
          
           第3个故事:40年前的改革开放!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国建成并保持着世界工厂的地位!都持续三十年了。
           2010年,中国GDP规模超过日本,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4个故事:2020年!
           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中国首次超过美国!
          
           第5个故事:2020年!
           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
          
           ……
           下一个世界级的经济故事:“双循环”新经济格局!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但实际上,这一系列发展的基础,是在伟人时代奠定的!
           在伟人时代,工业水平获得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速度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奇迹,经济总量是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着。
           但是,为什么普通人感受没那么明显?因为普通人关心的是收入和物资供应,计划经济下大量的资金和物质用于基础建设和发展工业,普通人的视野看不到国家资本积累率几何倍数增长,看不到工业体系的快速建设。
           同时,因为工业化的速度太快,反而让资本流向了实体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固定投资,短期内社会消费能力就难以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社论里有这样的信息“到1968年底,国内公债已全部还清,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既没有内债、又没有外债的一个强大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伟人的格局太高太远,遥遥领先。而且从经济发展角度考虑,当生产力明显提升、资本积累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社会财富再分配和国民消费能力大解放就是必要的,需要相应倍数的货币通胀来消化(分享)工业化成果。
          
           我们第二代领导人,采取了对外开放,并没有保住工业化体系(内循环),人民币高速通胀用于了出口贸易。
           于是乎,出口拉动经济成为第一架马车,随后才有投资(政府投资拉动房地产,同时房地产资本快速崛起)和消费(老百姓负债买房子)等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理论横空出世。
          
           后面再有李总理对房地产定向降息放水、棚改货币化和长期天量出口退税等政策花样实施,把三驾马车经济理论带向高潮(也带向了灭亡)。
          
           解答: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可行吗?可怕吗?
          
           如何正确看待“卡脖子论”在中国的媒体舆论
          
           解读:中国放弃WTO市场经济地位争讼,别太担心!
          
           我国有十几亿人口,是早已存在的事实,
           为什么过去大量商品要依靠外销?
           为什么非得要外国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为什么过去几十年中国老百姓勤奋却不富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老百姓就能够富裕起来?不可能!
           ……
           为什么我国现在还有6亿人月平均收入只有1000元,是实行雇佣劳动经济制度的必然结果。不改变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工人、劳动者还是出卖劳动力商品的无产者,老百姓是富裕不起来的。
          
           需警惕!美国要度过这次危机只能收割全球
          
           鹅城的终极秘密,黄四郎的诛心利刃!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有瑕疵
          
           深度好文:天道忌盈——为什么中国要驯服资本?
          
           如何评价《任泽平:南北差距根本上是市场化程度的差距》
          
           怎样的社会主义才是未来?评张维为!
       
      編輯該貼   回復(fù)該貼   刪除該貼  


       
      5 | 發(fā)帖:大眾創(chuàng)業(yè) | 時間:2021/1/29 20:01:47
      《美国陷阱》
           链接:中美博弈的根本,是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较量!
          
          
      ???????′????????

          
          
      ???????′????????

          
          
      ???????′????????

          
          
      ???????′????????

          
          
      ???????′????????

          
          
      ???????′????????

          
           西方经济学,因为要和苏联做意识形态斗争,就极力抹黑苏联搞的制度,尽力鼓吹西式市场经济,把自己的经济制度说得放之四海而皆准、无比高大上。
          
           其实,市场经济,卑之无甚高论,有买有卖而已,很简单,很常见。人类有鸡有狗那年,就有市场经济了。即使在集中营里,都有货币商品流通。
           不简单、不常见的,是那种建立在高级平台上的、有正反馈机制的社会生产体系下的市场经济。而打造这种高级平台,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长处和优势。
          
           但是苏联人后来没干好,干砸了。苏联到后面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走的是官僚贵族的道路。脱离群众,忘记初心,黑锅却被甩给了“社会主义”。好在有中国,中国干得不错,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彰显。
          
           那些落后国家,不是没有市场经济——他们的市场甚至更自由、几乎没有管制。他们没有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国家治理。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全球独一份,很难学。
           尽管如此,跟着学的,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比如:
           卢旺达这样稀烂的国家,为什么这几年发展那么快?主要是因为找对了老师!
       
      編輯該貼   回復(fù)該貼   刪除該貼  


       
      6 | 發(fā)帖:牛人 | 時間:2021/2/1 16:31:33
      改革开放前,为什么国企没效益?计划经济没效率?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长达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一步步成长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便走向了快车道(下一贴再说这个问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国的基本国情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国家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发展道路,并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是一些问题也备受世人的争论。
          
           例如国企“没效率”,社会主义建国初期,政府通过“三化一改”将众多的私人企业变为国企,在40年时间里,国企都承担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几乎全部角色。
          
           改革开放后,“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国策激活了市场,为我们国家带来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
          
           于是越来越多的声音对于国企的存在产生了质疑。普遍认为相比较于市场规则下的私有制企业,国企因为是公有制、有政府兜底,所以存在着普遍的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国企真的就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没有效率吗?
          
           其实不是,国企对中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成绩(1953-1957):
           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
          
           2、中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成绩(1958-1962):
           提出了“赶英超美”无法实现的高指标,“大跃进”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工业总产值增长20%(年均增长3.8%),农业因为错误政策加上3年自然灾害,农业减少了20%。
          
           3、中国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成绩(1966-1970):
           “三五”计划的时代背景是周边安全环境变化“备战备荒”,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后来又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给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为11.7%,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为7.5%。
          
           4、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成绩:
           “四五”计划的时代背景是“抓革命、促生产”。政治斗争严重影响经济建设。但是,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1%,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建成了一大批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为之后的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5、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成绩: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2%,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1%,粮食产量创造最高记录,多种经营发展得更快,轻工业的发展超过重工业。
          
          
           国企承担着我国很多重大问题。
          
           建国前后这段时期,随着大小城市的不断解放,原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约900多万公职人员,以及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连年战乱、以及大量黄金资本转移到台湾,使国内经济衰退,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形成大量失业人群。
          
           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稳定人心,防止出现由于大规模失业所带来的社会不稳定:
          
           首先,国家对于这些待就业人群采用行政安置手段将其安插进国有企业中。
          
           其次,政府劳动部门对无业人员进行普查登记,在积极创造就业岗位的基础上,提供必要的转岗培训,帮助推荐就业。
          
           还有,对一时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员,政府采取以工代赈等办法,使其在求职期间能有基本生活费来源。而在这一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最后基本都是进入了国企系统。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是政府领导的,国家对于企业用工也是统一分配的,这就是人们所谓的“铁饭碗”。
           原本一个人的工作变成了三个人干,企业聚集了大量的职工,国企的生产效能和管理效率低下自然是在所难免。
          
           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国有企业解决了这些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稳定了社会,但是后来因为这种资源配置以行政指令为主,对于市场不够重视,而生产产品与社会需求之间本身就存在变化,供需有些脱节。再加上,过多的劳动力集中在国企,而市场上又消化不了国企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国企确实就出现生产力低下,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
          
           所以,国企的效率低下是有当时的原因的。当我们国家出现就业危机的时候,如果没有国企与农村集体的分流(将近4000万的待业人员做了有效的安顿)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办的话,当时是绝对没法化解劳动力过剩,失业人口增加,这些很容易引发社会动乱问题的。因此,国企的利弊,绝不是简单的用“效率、效益”来说的事。
          
           后来,国际安全环境改善了,社会也比较安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生活水平,就是必然趋势了!这以后,“效率、效益”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了。再之后,经过几轮“国企改革”尤其是朱镕基治理之后,国企的状况完全不同了。
           ……
          
           那么,既然国企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如今,国企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
          
           1、维稳兜底的作用依然存在!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省份、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私企而言,他们的投资更加倾向于利润,很少会去投资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那么对于偏远地区、没有利润的民生工程,这时候国企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国企不仅要考虑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在经营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是政治任务。
           比如老少边穷地区的电力线路、通讯信号、交通建设,都是亏本生意,都是国企发挥主要作用。包括对扣扶贫也是。
          
           2、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
           单靠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显然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有些关键产业链的建设,需要上下游企业按照国家的发展需求共同努力,而不是只为经济利益考虑。这个时候国有企业的优势体现出来了。国企可以形成一套强大的内循环系统,当市场经济遭遇危机的时候依然可以通过国企的调节作用让经济得以循环和优化。
           比如粮食生产和供应,当市场粮食价格下跌时,国家会有所收购,防止谷贱伤农,损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当粮食价格上升时,国家会向市场投放储备,以恢复物价。
           以石油为例,我国的石油生产和供应基本是由国企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进行,其价格也是受到了国家政策的调控。能让社会承受国际油价大幅波动,除了保证石油价格的基本平稳运行,也保证石油的安全供应。
           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国家战略资源不能被资本经济所左右。
          
           3、在创新领域,国企涉及的也很多。比如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封锁中国技术”传的沸沸扬扬,中国开始举全国之力提高我国在科技和制造方面的水平。更是成立了“国家芯片产业扶持基金”,以此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将这样的创新项目交给国企,国家更多的是想等到这一领域成熟之后,再放开给民间资本,但其中的风险更多的是被国企所承担了。不过对于国家发展而言,这样的发展逻辑却是合乎常理的。
          
          
           4、大型金融机构具有国企属性。
           许多学者一直提出银行私有化的论调。在美国,美联储就是由私人企业家所控制的。总统都不可能决定美联储出台的经济政策。当年美国因为资本的净流入增加,导致大规模的通货膨胀,而美联储的经济措施便是主导产业迁移与海外投资。最终美国开始所谓的“去工业化进程”。
           表面上光鲜亮丽的美国金融服务业的大发展为美国带来了短时间的财富增长,但背后相伴随的则是众多工厂的倒闭、大量的民众失业和社会矛盾的激增。
          
           制度的优劣往往并不是在于经济发展的最高值,而是在出现严重危机的时候是否存在最低的底线。而这条底线就是国家对于重大基础项目的管控与调节。
          
           中国存在着诸多发展不均衡的矛盾,一旦失去了国企的调节作用,那么在市场经济的固有属性下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发展问题。
          
           当然国企也有很多问题。比如,按照现行的企业利润分配体制,国有企业不需强制向国家上交利润,而国有产权处置收益往往一事一议地决定,缺乏有效管理。例如国企留存巨额利润引致企业过度投资和内部腐败……这是另外的改革问题。
          
       
      編輯該貼   回復(fù)該貼   刪除該貼  


       
      7 | 發(fā)帖:牛人 | 時間:2021/2/1 17:50:04
      林毅夫: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转型
           林毅夫教授认为中国的发展成果得益于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怎么理解后发优势,比如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前苏联失败的的休克疗法避免了我们重蹈覆辙而选择了渐进性改革。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拉美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也同样可以让我们提前警惕。
           2008年发生并且波及至今的美国经济危机让我们看到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后贫富两级分化造成的社会问题,同样给我们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如何规避。
          
           林毅夫教授说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才是最重要的制度(institution)安排,政府的政策,决定经济中其他政策安排的质量。在政府提供了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基本制度安排后,企业家才能以企业的管理、运营、和文化,决定企业成败兴衰。
          
           林毅夫说政府干预只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凯恩斯主张政府对市场干预,也是指市场危机或失灵后,并非所有的市场正常资源配置都要由政府权利部门决定。
          
          
      ???????′????????

          
          
      ???????′????????

          
           林毅夫:我和张维迎在争论什么?看林毅夫本人怎么说
          
           由于改革开放这40年取得奇迹般的成绩,我们才能说“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成绩是怎么取得的?跟改革开放有关。但能不能简单地讲,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绩呢?在80年代、90年代,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改革开放,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仅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在改革开放。
          
           但是他们之后出现的情形,正好跟中国相反。
           都是搞改革开放,他们获得的是什么?是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
          
           有些经济学家用很仔细的统计、计量方法做比较,发现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80年代、90年代平均的增长速度低于60年代、70年代,而且危机发生的频率高于60年代、70年代。因此,把80年代90年代的转型期称为是发展中国家“迷失的20年”。
          
           值得深入探讨的是我们采取的转型方式
           在80年代90年代中国的改革当时被认为是最糟糕的方式。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和芝加哥大学教授艾尔文扬,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老是发表文章说中国经济即将崩溃。这不仅是他们两个人的观点,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起,在国际上每隔几年就会涌现一轮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论调。
          
           为什么出现“中国经济崩溃论”?
           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采取的“渐进双轨制”改革并不符合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盛行的“华盛顿共识”。
           当时经济学界普遍认同“华盛顿共识”,即政府主导的经济或者计划经济,存在政府的干预和扭曲,政府失灵无处不在,如果要向市场经济转型,就必须一次性地把市场经济应该有的制度安排全部一步到位地建立起来,同时满足市场化、私有化和稳定化三个条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用“休克疗法”把“华盛顿共识”的三个条件落实到位,才能完成向市场经济的成功转型。
          
           但中国在改革过程中没有按照“华盛顿共识”的办法去做,而是推行从1978年以来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在转型期,一方面,对老的国有企业继续给予保护补贴;另一方面,同时放开一些民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入。[/b]在中国的“渐进+双轨式”改革中,计划和市场同时发挥作用[/b]。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普遍的看法是,中国渐进双轨制改革在保持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扭曲的同时又放开市场,是最糟糕的转型方式,会出现比计划经济更糟的结果。”
          
          
           三个问题的提出:
          
           1、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2、为什么到1978年中国还那么贫穷,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只有2.3%?
           3、为什么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表现跟我们有天壤之别?
          
          
           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发展那么快?——利用了后来者优势
          
           经济发展代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靠的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不能只靠印钞票,我们的经济规模增加了32倍是真实的增长,这只能靠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怎么实现生产力不断提高呢?有两个主要机制。一是现有的产业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让每个工人生产出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东西;第二,要不断地涌现附加价值更高的新的产业,把劳动力、资源、资本从附加价值比较低的产业往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业转移。
          
           这两个主要机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样,都是公平的。但是有一点不一样,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以后,他们的技术和产业的附加价值在全世界一直都领先,处于国际技术和产业的前沿。他们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只能自己发明,发明投入成本非常高,风险非常大。发达国家过去这100多年来平均每年人均收入的增长,也就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2%,加上人口增长等,发达国家在过去100多年来,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就是3%。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也要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由于收入水平低,代表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产业的附加值低,所谓技术创新指的是在下期生产时用的技术比现在的技术好就是技术创新;进入的行业的附加价值比现在的附加价值高就是产业升级,不见得要新发明,只要把其他国家用过的、成熟的技术和产业转移过来,只要他的技术比自己的技术好,附加价值比现在产业的附加值高,就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在经济学上把这种可能性叫做“后来者优势”。
          
           如果用引进的方式,成本会比自己发明低,风险也会比自己发明低很多,发展中国家如果懂得利用后来者优势,它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比发达国家高。但能高多少呢?理论上只能说有正面效应,高多少是一个经验的问题。从经验上来看,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0多个经济体,有13个经济体利用后来者优势取得每年7%或更高、持续25年时间的快速经济增长。我们改革开放之后,成为这13个经济体当中的一个。
          
          
           为什么1978年前经济发展缓慢?——发展战略目标失误
          
           如果后来者优势是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快速发展的理由,这个后来者优势应该在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就一直都存在。为什么只有在1978年以后经济才取得了快速增长?
           因为在1978年之前我们主动放弃了后来者优势。
          
           从鸦片战争以后,我们一直希望快速地赶上发达国家。社会主义新中国建国后,为了快速追赶发达国家,在1950年代,采取了“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的战略,追求的目标是,要让一般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跟发达国家一样高,希望我们的国家跟发达国家一样强。
          
           怎样才能够让我们一般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跟发达国家一样高?
           应该劳动生产力水平跟发达国家一样高。
           如果劳动生产力水平跟发达国家一样高,产业就必须跟发达国家一样先进。
           “国强”就必须有军事工业,发达国家的军事工业就是靠发达国家最先进的工业生产的。
          
           所以在革命建国取得了政治社会稳定之后,在50年代提出了“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的战略。但是先进技术在发达国家有专利保护,如果要取得这些技术,要交很高的专利费。更重要的是这些先进的产业和国防安全有关,即使愿意交专利费也不见得能取得真技术。因此,就必须自己去发明这种技术,也就没有后来者优势了。
          
           而且问题还不仅如此,那些先进的产业资本非常密集,当时我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社会,资本非常短缺,在资本密集型产业没有比较优势。这些产业当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当中是没自生能力的。在这种状况下,就必须给它保护补贴。保护补贴带来了政府对市场的各种干预和扭曲,造成资源错误配置。虽然60年代能够试爆原子弹,70年代卫星能上天,但生产效率非常差,收入水平也非常低。
          
           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改变了发展的战略,开始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和出口产业。这些产业符合我们的比较优势,并在政府的因势利导下,克服各种软硬基础设施的瓶颈,形成了竞争优势,占领了国内国际市场,创造了利润,积累了资本。
           比较优势变化,产业随之升级,在产业升级的过程当中(技术追赶)就可以充分利用后来者优势了。
           所以对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前发展得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的问题。(大国发展当然也有发展规律,就像卡车起步,逐步提速)
          
          
           为什么其他转型中国家的表现跟我们有天壤之别?——转型思路不同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非社会主义的国家,都同样在他们第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想快速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推行的思路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想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去建立现代化的大产业。以致政府对市场有很多干预,造成很多扭曲,即使能把一些现代化产业建立起来,但是都是靠补贴,效率非常低,跟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在扩大。
          
           因此,我们1978年底开始改革开放以后,到9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国家转型,非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像拉丁美洲,南亚、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也都在改革开放。但他们却遭遇到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我想主要的原因是转型思路的问题。
          
           在80年代90年代当时普遍的看法是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所以要向市场经济转型。要转型就必须以“休克疗法”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把政府的一切干预、保护、补贴取消掉,才能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功能。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制度。
          
           但是这样做忘记了在过去的发展思路下,建立了一大批规模很大、资本很密集的企业,把保护补贴都取消掉,这些企业就都垮台了,造成大量的失业(下岗),社会不稳定,政治不稳定。
          
           而且,有很多大的资本密集企业是跟国防安全有关的,私有化了以后,为了国防安全不能让它垮台。从理论来看,这些企业在私有化以后,会有更大的积极性寻租。在80年代、90年代,国内国外很多经济学家争论,当时只是理论的争论,但是现在有大量的经验证明,那些资本非常密集的产业在私有化以后,如果不允许垮台,实际上它从国家拿到的保护补贴比原来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效率当然变差,经济也就崩溃、停滞、危机不断。
          
           为什么我们能够维持稳定与高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我们并不是照搬外国的理论。小平同志讲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摸着石头过河”——既然这些大的国有企业不给补贴活不了,那就给转型期必要的保护补贴;同时放开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准入,不仅放开了准入,而且,还积极因势利导让它快速发展。
          
           开始时,全国的基础设施很差。要把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必须有好的基础设施,既然没有能力同时把全国的基础设施建好,就先搞特区、加工出口区、工业园区。当时为了帮大型的国有企业,政府对市场有很多干预,营商环境非常差,政府又没办法一下子把所有的干预取消掉。因此就在特区、加工出口区、工业园实行一站式的服务。靠这种务实的方式,就很快把劳动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变成了竞争优势,带来了连续38年每年9.6%的增长。(东北特区,是务实!)
          
           快速发展积累了资本,我国逐渐从一个资本短缺的经济体成为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比较优势发生了变化,许多原来不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了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不具备比较优势的时候,给补贴是雪中送炭,现在符合比较优势了,企业有自生能力了,再给补贴,那就变成锦上添花了,锦上添花当然不需要,所以就有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把转型期遗留下来的那些保护补贴和干预扭曲取消掉,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决定性作用。(东北,具备比较优势吗?)
          
           我想这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能够实现稳定和快速发展,而其他转型中国家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的原因。
          
          
           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教训:经济成功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从这样的一个反思里,可以学习一些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益的经验教训。
          
           第一,经济要发展成功,就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够形成竞争优势。我们是中等收入国家,按市场汇率计算,我国人均GDP是8100多美元,美国是57000美元,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们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代表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跟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还有很多后来者的优势可以挖掘。我们经济保持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在全世界还是高速增长。我相信这个状况在短期内不会变化。但它的前提就是我们必须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才能形成竞争优势,这是第一点。
          
           第二,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一定会有很多扭曲、干预、落后的地方。那些干预、扭曲、落后都是有原因的。不能照搬教科书来解决,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上不断创新。这也是十九大所讲的,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不能简单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教科书的理论。
          
           如果能这样,我相信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可以保持相对较快的速度,到2035年,初步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2050年,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取得的经验教训,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也有参考、借鉴的价值。因为经验和理论的适用性,取决于条件的相似性。
          
           过去发展中国家在追求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当中,通常有一种西天取经的心态,认为发达国家之所以成功,把他的经验、理论学会,拿回来实践就能帮助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实现民富国强的目标,这样做出发点非常好,结果却令人失望。
          
           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条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是比较接近的,根据中国的经验提出的理论,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会有比较好的参考借鉴价值。中华民族有伟大复兴的梦想,每个发展中国家也都有成为现代化、工业化的高收入国家的梦想。中国的经验、理论对他们会比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理论有更好的参考借鉴价值。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或许能迎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新时代、新世界的到来!
       
      編輯該貼   回復(fù)該貼   刪除該貼  


       
      8 | 發(fā)帖:牛人 | 時間:2021/11/3 11:36:26
      怎么看《张维迎: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2个老毛病又犯了!
           张维迎们有2个最显著的毛病,一是对市场经济有宗教般的迷信;二是对计划经济曾经失败过的印记有刻舟求剑般执迷,分析生产关系时~完全不考虑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变化。最近一篇《张维迎: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的文章比较火,其实也是张维迎老师一直以来的观点,整体挺不错,但逻辑上略有缺憾:他依然避免不了这2个老毛病!
          
           市场经济是在一定边界内的经济运行法则,不是整个社会的法则。市场不是万能的,张老师这么多年来,不论是与林毅夫的争论、还是一些网友的批判,依然宗教般的迷信市场经济,还是没有看懂经济学——他眼中的那种市场经济是不可能存在的:在政教合一的国家没有;在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张老师说的是理想主义的市场制度,也是一种市场乌托邦,现实没有如此的市场,现实是各种理想与乌托邦博弈与融合的结果。
           ……
           完整看《张维迎: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2个老毛病又犯了!
       
      編輯該貼   回復(fù)該貼   刪除該貼  


       
      9 | 發(fā)帖:牛人 | 時間:2024/4/30 15:16:18
      “中国制造2025”计划已经完成86%
           4月30日,香港《南华早报》通过官方及其他权威资料数据梳理得出:过去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已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等10个关键领域的超86%的目标,足以“证明美国关税和制裁无效”。
          
          
      ???????′????????
       
      編輯該貼   回復(fù)該貼   刪除該貼  
      1/1 頁 每頁 15 貼 本主題貼數(shù) 8 分頁: [1]
       
      快速回復(fù)(必須登陸成功才能發(fā)表)
       帳 號:
       密 碼:
       主 題: *
       回 帖:
       

        
       
      近期課程推薦 【回首頁】
      1、清華厚德《藝術(shù)品鑒賞與投資管理》高級研修班
      2、中國新能源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新經(jīng)營班即將開課
      3、北京大學(xué)《首席人力資源官CHO》高研班
      4、北京大學(xué)《數(shù)據(jù)資產(chǎn)與企業(yè)數(shù)字戰(zhàn)略》專題研修班
      5、中國礦業(yè)能源投融資高級研修班2024春季開課
      6、營銷總監(jiān)班人力資源總監(jiān)班財(cái)務(wù)總監(jiān)班
       
      熱點(diǎn)資源下載
      1、考研考博類→全國500所院校專業(yè)課(真題+答案)匯總
      2、考研題庫【考研真題精選+章節(jié)題庫】真題詳解
      3、經(jīng)典教材類→英語教材財(cái)會政治管理
      4、電子版教材、筆記和習(xí)題(考研真題)詳解
      5、職業(yè)考證考試類題庫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免费下载| 大地资源影视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黄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无毒不卡| heyzo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 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韩国动漫| 人禽杂交18禁网站免费| AV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