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tv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1302分 |
注冊:2004-8-21 |
發(fā)貼:351(296主題貼) |
登錄:209 |
|
|
歲末盤點:2005國內外經典語錄2 |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朵奇葩。
——《南方都市報》評論"超級女聲"。
我先走一步,給哥幾個打地兒去,先把地兒給置好,就是說到了那邊咱也有人。
——傅彪臨去世前對來看望他的朋友說。
我不在江湖,江湖卻有我的傳說。
——《無極》與《千里走單騎》將同時上映,不斷有媒體將這兩部影片相提并論,陳凱歌在接受《新周刊》記者專訪時如此表示。
在書房里看40分鐘的柏拉圖出來到客廳看5分鐘的李宇春。
——學者徐友漁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記者采訪時說。對他來說,看"超女"是在履行社會責任。
我一定要把脫掉的衣服,一件一件穿回來。
——舒淇獲得金馬影后,這句她多年前發(fā)下的誓言終于可以實現(xiàn)了。有網友說,"當年不脫該多好,現(xiàn)在就不用穿了"。
8小時睡覺, 8小時工作, 8小時戀愛。
——大美人蕭薔理想中的"三八"生活狀態(tài)。
各位觀眾,江蘇隊獲得了最后的勝利,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感謝裁判!
——全運會壘球比賽,現(xiàn)場解說員顯得興奮過度,全運會史上最黑色幽默的段子脫口而出。
閉上眼睛以為是在牛津,睜開眼一看是在天津。
——韓寒撰文懷疑中國人心目中,英語的位置是不是過于重要。一到早上朗誦的時候,全中國學校出來的都是英語。
最高發(fā)院。
——安徽滁州某發(fā)廊名。
年齡他必須比我大,哪怕只大一天;身材他必須比我高,哪怕只高一厘米;能力他必須比我強,哪怕只多賺一分錢。
——廣州某38歲未婚女白領說。據(jù)統(tǒng)計,目前廣東大齡青年女性占70%,有關部門正鼓勵姐弟戀以解決婚配難題,他們還說,某些大齡女青年的擇偶觀念落后是她們至今待字閨中的原因之一。
拉拉扯扯是靈活教學。
——一名涉嫌猥褻20多名女學生的小學男教師辯稱。
持有本證之煙民同志,為十足處男、作風端正、無病蟲害,請廣大婦女放心使用;有效期1314年;國際美女聯(lián)合會頒發(fā)。
——重慶市場上有人將"處男證"和"泡妞許可證"等印在特制的香煙盒和打火機上公開出售。
我們一家三口都在讀 MBA。
——上海推出學費2年2萬的兒童MBA教育項目,700余幼兒爭讀,某白領有了上述自豪之語。
內事不決問老婆,外事不決問 Google!
——某網友語。
20歲的中國青年,從未出過國,但他們知道該用什么東西來點綴自己,讓自己看上去像每天都在周游世界。
——研究亞洲奢侈品市場的英國人Radha Chadha描述中國奢侈品市場的年輕化。
請狗不要在此大小便,在此大小便的是狗。
——北京某小區(qū)物業(yè)警示牌。
神六調查報告:嫦娥實屬富婆。證據(jù): 1.有別墅,廣寒宮; 2.喜好夜生活,白天難見; 3.養(yǎng)寵物,玉兔; 4.假清高,種桂樹; 5.揮霍,太空游; 6.養(yǎng)情人,吳剛。
——專欄作家沈宏非的博客中收錄的一則手機短信。
我們要天天相戀,但不要天天相見
只需要悱惻纏綿,絕不要柴米油鹽
有共同的生活經驗,絕不用共同的房間......
——歌手黃舒駿的這首老歌描述的圖景已經成為SOHO族即婚內分居族的家庭規(guī)范。他們選擇"五加二"的生活方式,即五個工作日雙方各忙各的,周末才相聚。
這是一腳一腳往里踩錢啊。
——北京的士司機有感油價上漲,自2003年年底油價上漲了30%,一位的士司機平均每年少收入約8000元。
5斤120元, 10斤240元, 50斤1000元。
——北京市石景山區(qū)古城東路一家美容美發(fā)店門前擺放著上述減肥廣告牌。
你玩命就算了,不要玩別人的命。
——廣州一個車主將"夏利2000"轎車改為跑車,引起一些人的強烈反感。
吸煙傷肺,喝酒傷胃,桑拿太貴,到歌廳高消費,打麻將賭博干擾社會,買點彩票經濟又實惠。
——王兵導演的《鐵西區(qū)》獲法、日等國最佳紀錄片獎,片中沈陽老工業(yè)區(qū)鐵西區(qū)的一處福利彩票銷售現(xiàn)場,工作人員正在向下崗工人推銷。
女人評判男人是看他開的車。男人評判汽車是看它是否吸引女人。
——國際車模公司M&D總裁海特納如此評價車、男人、女人三者之間的關系。
在中國,深色皮膚的人會被當作農民。
——荷蘭留學生羅布斯到中國后最大的困惑。在荷蘭人看來,棕褐色的皮膚要比蒼白的膚色好看得多。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女人。每個不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兩個。
——有人這樣說。
最有性欲的城市是紐約,最有物欲的城市是上海。
——在一次關于欲望的調查中,一位上海人這樣回答"你眼中最有欲望的城市"。
窮穿貂,富穿棉,大款穿休閑。
——網上有建議說,針對國人"顯擺"的消費心理,要如此宣傳也許才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皮草消費。
100年前的過勞死者是苦力,50年前的過勞死者是勞模,而今天的過勞死者是藝術家。
——《中國青年報》刊文,引用時下流行的一種說法,說明現(xiàn)代社會的健康危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