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類別: |
|
|
|
廣告:120元/月/條 |
|
|
|
|
|
當前類別 >
管理培訓文庫> 培訓/咨詢行業(yè)觀察 |
|
奧運結束后中國經濟究竟會不會出事?
|
培訓/咨詢行業(yè)觀察:奧運結束后中國經濟究竟會不會出事?,培訓/咨詢行業(yè)觀察:奧運結束后中國經濟究竟會不會出事?,培訓/咨詢行業(yè)觀察:奧運結束后中國經濟究竟會不會出事?,培訓/咨詢行業(yè)觀察:奧運結束后中國經濟究竟會不會出事?,
|
|
|
奧運結束后中國經濟究竟會不會出事?
中國經濟在奧運后之后,會不會遭遇大的麻煩?這個問題,很早便在日本、臺灣被提出,而近來更普遍為歐美投資者所關注。
東方財富網日前刊登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qū)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文章分析,北京奧運會的總投資規(guī)模,可能超過四百億美元,這個數(shù)字超出過去一○八年現(xiàn)代奧運會歷史上的所有舉辦城市的所有投資之總和。四百億美元無疑是一個大數(shù)目,不過分散在四年投資,每年不過一百億美元,中國經濟GDP超過3.3萬億美元,北京市的投資僅占全國總投資的1.8%。在奧運二○○八年八月以前,中國經濟增長不是靠北京的奧運投資撐起來的,之后也不會因沒有奧運投資而垮下去。從投資意義上看,北京的體育場館、酒店道路對中國經濟的實際推動作用幷不大,因此奧運之后經濟出現(xiàn)急跌的機會也不大。
事實上中國經濟的增長風險,似乎已經減少。最近去過上海的人,發(fā)現(xiàn)那里到處都是地鐵工程;去過重慶的人,發(fā)現(xiàn)那里到處都是道路、橋梁建設。中國省市兩級的地方政府剛完成換屆過程,一輪新的基礎建設投資已經展開。中央政府仍然堅持從緊的貨幣政策,但是新增貸款數(shù)量在今年二、三月已恢復到每月二千五百億人民幣,大致與去年平均月借貸款相同,但明顯高過二○○七年最后三個月平均每月九百一十億的低迷水平。四月的新增貸款更超過四千六百億人民幣。信貸環(huán)境正常化,是推動地方基礎建設重新上馬的重要因素。
文章表示,地方政府五年一次的換屆,例必帶來投資反彈。一九九三年如此,一九九八年(盡管遭遇亞洲金融風暴)如此,二○○三年(盡管遭遇SARS)也是如此。相信在二○○八年,地方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一定不會少。其實三月份開始,地方政府的招商、投資活動明顯在加速。
中國的出口,相信在今年很難不受美國衰退的影響,何況下半年還有歐洲、日本經濟放緩。事實上近年來中國的出口企業(yè),已經深受人民幣升值加速、工人工資激增、材料能源價格暴漲的影響,去年推出的削減出口退稅、兩稅合一帶來更沉重的經營負擔。今年新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對勞動密集型企業(yè)沖擊甚大,勞資關系惡化,出口業(yè)的確面臨嚴峻挑戰(zhàn)。估計廣東省的出口企業(yè)中,三年內會有三分之一關閉或遷出,而廣東省出口占中國總出口的三分之一。今年中國的出口增長可能僅有單位數(shù)字,為二○○一年來之首次。
不過內需增長至少可以部分抵消出口產業(yè)的負面因素。除去基礎設施建設,中國的消費增長也在加速。今年第一季度零售消費增長接近21%,為十年以來最高。服務消費和農村部消費,正成為帶動整體個人消費的兩大主力。而且政府目前的負債比率已經降到近十年的最低。如果有需要,北京完全有能力通過財政擴張政策,抵擋可能出現(xiàn)的增長失速。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朱熔基便是依靠凱恩斯主義財政政策,度過需求不足難關的。筆者不相信中國經濟會在奧運會之后失速。
奧運之后,政府在推出新政策時,顧忌會少一些,所以不排除一些奧運之前推出的政策出臺。但是政策推出一定有其目的性,從宏觀調控到房地產政策,其實幷未因為奧運而緩行。同時北京在新政策推出前,筆者相信一定會考慮國際環(huán)境和國內增長風險。
文章指出,中國的股市、房市,是經濟中最弱的一環(huán),也是最容易出事的地方。股市、房市在二○○六至二○○七年的暴漲,的確加大了資產價格暴跌的可能性。不過股市、樓市在過去一年的持續(xù)下跌中,在相當程度上釋放出了調整的動能,減少了進一步爆跌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股市還是樓市,北京官員的言論最近均由吹冷風改為吹暖風。
與股市相比,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可能更大一些。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房屋銷情急轉直下,開發(fā)商的售房回款大幅下降。在銀行貸款基本斷絕,A股集資受到政策性歧視之下,開發(fā)商將希望全部放在香港上市上。當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不已,H股IPO難產時,相信一批開發(fā)商都面臨著資金鏈斷裂的威脅。但是整體經濟處于負利率時期,流動性大量過剩,因此其它公司愿意趁機吸納土地儲備。相信資金短缺的開發(fā)商,可以通過賣地度過財政困難,房價不至于因此大跌。
文章認為,奧運會后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可能幷非增長失速,而是通貨膨脹升溫。食品通脹的最壞時期,應該在二○○八年上半年。不過價格從來是易升難降,食品價格的回落速度不會快,同時國際糧食價格飆升也會影響國內糧價以及價格預期。
最大的擔心來自工資的上升。在已知的第一季度上市企業(yè)的季報中,工資成本激增幾乎成為例牌。而且勞工短缺明顯由制造業(yè)向服務業(yè)轉型。在通脹預期加劇之下,工資上漲已成普遍趨勢,而隨后出現(xiàn)全面通長的可能性甚高。除了食品價格高企,遍地出現(xiàn)油荒、電荒外,一些十幾年都未漲過價的產品(如冰箱、可口可樂)開始漲價。成本壓力,似乎在通過各種渠道拉動價格上升。
這可能是奧運會后,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