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tv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1302分 |
注冊:2004-8-21 |
發(fā)表:346(293主題貼) |
登錄:209 |
|
|
“在職博士班”的命運 |
“在職博士班”的命運
□王乾榮
近年有一股“攻博”奇觀,一時高校“在職博士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各類“博士”隨之滿天而飛。前不久,有的地方政府還做出決定,說要為全市機關(guān)、企事業(yè)單位中“攻博”人員掏腰包,使這種“熱”再度加溫。在“攻博”熱中,著名學府北京大學也辦了類似的班。
但北大畢竟是北大。近日北京大學決定,它的兩個學院不再招收在職博士生,理由是“這些在職博士生工作任務(wù)繁重,很多人入學后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造成教學質(zhì)量下降”。北大一位負責人說得好:“在我國,博士生培養(yǎng)目標不很明確。國外的博士主要在研究機關(guān)和高校從事研究工作,博士一般不去辦企業(yè)。博士不是職業(yè)訓(xùn)練,而是從事學術(shù)研究,一邊工作一邊做研究是很難做好的。”北大因此表示,“如果在職人員想在這兩個學院讀博士,學院就會要求他們一心一意地參加全日制學習”。
在職讀博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在職攻博”的弊端,看來是明顯的,為什么會發(fā)生這般熱潮呢?
這里不能否認有我們的教育層次曾經(jīng)斷檔,而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蔚成風氣,以及人們急需充電以提高競爭資本和適應(yīng)工作需要等因素;但是另有一些因素,就不那么正當了。
首先是一些政府部門和企業(yè)盲目持“惟文憑”論,比如一個縣政府,居然要求其科級局長,也統(tǒng)統(tǒng)須有博士學位。一個普通企業(yè),也要求它的一般部門負責人必須是MBA,博士和MBA是干這些事的嗎?哪有那么多博士和MBA呢?這便無異于逼迫人去一味“奔文憑”,沒有真的,就弄一個假的———反正如今這也是易如反掌之事,更保險和堂而皇之一些,便是爭取公家資助的“在職讀博”。
其次,這樣的文憑好混。讀博士畢竟不是上幼兒園。如果一個偌大年紀的人,在單位有一份滿負荷的工作,還要把這份差事干得令上下認可,他便很難用很大氣力去攻下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博士學位。但是我們看到,很多“業(yè)余博士”紛紛輕松“出爐”了。至于他聽了幾堂課,他的論文是誰寫的,他的導(dǎo)師是否手下留情,不說也罷———如今這已經(jīng)成為公開秘密了。當然,如果他混上了這樣的學位,往往是不管他有沒有本事,別人也不一定看他的本事,他的仕途可就一路綠燈了。
再次是學校有錢可賺,有人批評非正常“在職讀博”現(xiàn)象時形象地說,這乃是“求‘學’者一手送金錢,學校一手贈博士帽”。也許不是所有辦這樣班的學校都如此做,但絕對有這樣大辱斯文的現(xiàn)象存在。而“學生”呢,據(jù)說是“與其花錢買未知,不如花錢買保險”,就是說,從學府公開買這樣“假的真文憑”,遠比從街頭小痞子那里偷偷買“真的假文憑”劃算得多———至少,不怕有關(guān)方面檢查他的燙金文憑的真假。
我們的教育還很落后。我們目前的博士不是多了而是還很少。然而,“冒牌博士”或曰“注水博士”的涌現(xiàn),比沒有博士也許更令人堪憂。我覺得這個憂,主要是對社會風氣的毒化,比如導(dǎo)致浮躁、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瞞和騙等等的泛濫。
一座著名大學的校長在幾十年前曾說過:“躲懶和取巧混來的文憑,在新興的用人標準之下,原來是一張廢紙,即使這張文憑能暫時混得一只飯碗,分得幾個鐘點,終究是靠不住的。”這話當然很對。但是如果我們的“用人標準”走樣兒,人們就仍然會去追逐這樣的文憑。我們對人,做到“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了嗎?而我們的大學,也都能像北大那樣自律,努力為社會培養(yǎng)名副其實的人才嗎?
>>>>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 招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