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6960分 |
注冊:2006-8-14 |
發(fā)表:2170(1202主題貼) |
登錄:3721 |
|
|
孔子教學原則‘有教無類’的兩種解釋! |
“有教無類”是孔子的教學原則,出自《論語》(15·39):子曰“有教無類”,就這幾個字,據(jù)我考證,是《論語》中最短的一句(一笑!)。
“有教無類”的意思傳統(tǒng)及普遍解釋,就是教學生不論貧富,不論貴賤,都一樣看待,也就是說,人人我都教,沒有區(qū)別、不分類別。
但是,“有教無類”也有另外的解釋,易中天在《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一書中,引用謝質(zhì)彬在1989年第11期《文史知識》提出來的觀點說,“有教無類”是“有教則無類”的意思。按照這樣的理解,“有教無類”不是教學的前提,而是教學的結(jié)果。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論語》17·2)),這句話中,一個“近”字說明人還是有“類”而別;“習”是習慣,“習相遠也”指后天的努力,習慣可以相差很大。教育教學的實踐表明,學習是培養(yǎng)好習慣的渠道,即老師的教育,可以使得人在習慣上的差異變小,達到基本一致。所以,“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也佐證了“有教則無類”,也就是說,可以通過教育,來消除差別。這只能是孔子的教育理想。
不論怎么理解“有教無類”,都不影響孔子作為教育家的地位,“有教無類”作為教育的前提,體現(xiàn)了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而“有教則無類”,作為教育的結(jié)果,誰明了教育的巨大作用,體現(xiàn)了孔子通過教育改變?nèi)耍瑥亩淖兩鐣膫ゴ髽?gòu)想。
|
|